Week 5-6 (3/13 - 26)
實習到現在已經一個多月了!在這期間,我在教學上,已經教完國語、數學、社會等三科目各一個單元了!
對於教學方面,我對於國語還不是很熟悉,感覺很不上手!時常會擔心現在解釋的語詞學生是否瞭解?是否正確?也很擔心學生突然間,所提問出來@@是什麼意思?這樣用對不對?諸如此類的。話說,國語是自己本國的語言,看似簡單,但是,準備起來卻是最複雜、最困難的。須要有扎實的語文基礎,才能夠應付得了吧?
在級務實習方面,感覺越接近月考,老師越累!學生除了要準備考試、寫考卷之外。老師除了要處理平常事務,還要幫學生做複習、改考卷!在第六週,也是月考前的一週,我幾乎每天都埋在考卷當中。似乎,一進學校就要開始改家課,有小考,就要馬上進行批閱!批閱之後,交給輔導老師跟學生進行檢討,檢討之後,讓學生訂正。訂正之後,還要給老師檢查有沒有確實訂正,有哪邊還是不懂的?需不需要特別指導。因此,我都在改考卷、檢查訂正、輔導學童這三個循環一直度過!簡直,手都沒有停過!
另外,第五週(3/16)碰巧遇到中正大學的紫荊影展活動。因此,週三進修時間就讓校長請客,請全校同仁到中正觀看”三個傻蛋”。雖然這部片,先前已經有看過,但是,用大螢幕,再看一次的感覺、感觸也會不一樣。在教育體制上、主智主義、印度文化、自然景觀等方面,都值得省思。其時,到中正參加紫荊影展,除了觀看三個傻蛋之外,我還有跟隨實習班級去觀看西班牙動畫”霹靂貓”。據說,這是他們上學期圖書借閱量,達到一定的額度,因此,學校花錢獎勵他們,讓他們看影片。
最後,關於第六週(3/23)的週三研習時間,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分享。在這次興中參加教專的老師分享活動中。學習到兩個觀念:
一、在體制內批評、說話,會比在體制外更有力量。
現在政府,欲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評鑑,時常會有教師在反彈教師專業評鑑的問題。但是,這些發起的聲音有沒有讓人聽到?有沒有夠份量?有沒有真憑實據?有沒有辦法站得住腳!還是,一味的批評體制的問題?因此,想要檢討體制的缺失,就要先站在體制內,去敞開心胸,去真正瞭解,這樣才能發現體制內的問題;而非站在體制外,在不了解的情況之下,去進行批判,這樣會有人願意聽嗎?
二、課室觀察、教學觀摩
在分享會中,教師提到在”教專”當中,”課室觀察”只是同組的學習夥伴進入教室,給與教學者一些良性的建議,通常人數只有一兩人而已,也是經過教學者同意而進入。另外,”教學觀摩”,則會是給與一些建議(此建議有可能是良性或者是待改進的項目),進入教室觀摩的人有可能會很多,給與的意見也有可能不依。這兩者相較起來,”課室觀察”似乎比”教學觀摩”輕鬆多,壓力也比較小。所呈現的就是現實、平常的教學情況。而,教學觀摩有可能是用”演”的出來,與現實教學情況有所差異。